广东省智慧建造与大数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揭牌仪式暨 首次会议圆满结束


发布于2024-05-29

  2024年5月25日下午,广东省智慧建造与大数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揭牌仪式暨首次工作会议在金山大厦北塔三楼会议隆重召开。广东省智慧建造与大数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下称:工程中心)由广州粤建三和软件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架构师周有衡担任中心主任、技术总监张兵担任副主任。为更好的推进工程中心工作,提升工程中心技术能力,特成立了工程中心技术委员会,目前受邀的技术委员会专家有:原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原广东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检测总站二级巡视员/站长袁庆华、北京市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督总站副站长黄站、长沙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副站长朱正荣、广东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检测总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章学军、中山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教授路永和、中山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教授路永和、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BIM中心副主任博士邓逸川、北京建筑大学教授武若冰、广州大学网络空间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鲁辉、中建四局流程与数字化管理部总经理符和清,共计10位业内资深人士。相信他们的加入,工程中心在技术创新上更将如虎添翼。

  本次会议由工程中心副主任张兵主持,线上线下同步进行。工程中心技术委员会专家路永和教授、武若冰教授及符和清总经理线下参会,章学军副总经理、鲁辉院长线上参会;工程中心会主任周有衡、副主任张兵,技术委员会委员黄俭、何日福、孙剑、张启超、李锦钟等出席本次会议。广东人防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总经理蔡健湘、广东真正工程检测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刘丽芳、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行业事业部总经理欧阳武琪、广州粤建三和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总经理彭润桃、施工管理事业部总经理何建锋应邀参加会议。

  工程中心领导及与会专家共同为工程中心揭牌并合影留念。

  揭牌仪式后,广州粤建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俭发表致辞,他对各位专家百忙之中莅临中心首次会议表示感谢。工程中心主任周有衡详细介绍了工程中心的总体情况、工作目标,以及目前的工作重点和相关工作成果。

  工程中心将以三和软件为依托,以研究智慧建造和大数据技术和应用为目标,聚集和培养高水平工程技术人才、开展产业共性技术研发、产学研协同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承接国家及省市重大科技项目,打造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开放性服务平台。工程中心的研究方向将围绕工程建设领域的人工智能+、数据资产、BIM、智慧监管四个重点方向开展。经过三和软件前期的创新性研发投入,为工程中心奠定了坚实、良好的技术基础,现已研发了一系列基于行业的创新性技术及应用;如:基于大模型的质量监督知识库、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据资产服务平台、检测数据在BIM模型上挂接技术、工程保险信息服务管理平台-BIM应用、管道工程建设和运维管理平台(基于BIM/GIS/AR技术)、大数据实时湖仓平台、AI技术赋能建筑工程领域信息化技术、政务服务平台以及智慧检测平台。以及混凝土试块纹路识别、钢筋断裂位置识别、检测试样视频智能切片等专利技术。

  会上,与会专家及代表进行了深度交流。黄俭董事长表示,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人工智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三和软件从检测软件开始,到为主管部门建设监管平台,一直围绕工程质量进行创新,通过数据资产模式,采集数据,建立大模型,未来将依托中心专家,打造人工智能+工程。路永和教授表示,三和软件在人工智能+方面已做了很多工作且很有成效。中山大学2020年已成立智能研究院,在提高算法、模型以及论文查重、专利查重等方面都有研究,可以给工程中心提供支持。武若冰教授以水务管网为例围绕数字资产作经验分享;符和清总经理分享了中建四局数字化转型的经验,并祝福工程中心越做越好。蔡健湘总经理提出了可靠性和真实性的疑问,并建议对数据库进行归类标识;刘丽芳总助对工程检测如何与人工智能+结合表达了浓厚的兴趣,并表示希望能参与中心的工作,为行业发展助力;彭润桃总经理表示运用数据大模型识别数据的真假,对数据进行重构,加入行业专家的经验,把质量安全的经验转化成大模型,能快速帮助行业领导进行决策。目前北京、南京、广州、东莞与质量安全监督相关的标准已经收集完成,数据大模型的行业应用可期。

  未来,工程中心将围绕工程质量进行创新,打造人工智能+,赋能建筑工程,推动筑业数字化转型,实现数字建造。以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市场集聚,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使命。

  工程中心在各专家的支持和指导下,必定大有可为。

会员下载  网站地图  法律声明              版权所有 © 广州粤建三和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050097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