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造赋能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第十八届中国智慧城市大会圆满结束!
6月27日-28日,由中国测绘学会、中国服务贸易协会、中国遥感委员会共同主办的第十八届中国智慧城市大会在武汉光谷希尔顿酒店圆满落下帷幕。智慧城市业界大咖、精英千余人齐聚武汉,以“数智赋能城市创新 协同共治发展蓝图”为主题,围绕数据要素赋能城市治理、适数化改革路径、产城数智融合等方向,探讨“全领域推进、全方位支撑、全过程优化”的智慧城市发展战略,并通过政策解读、科技创新、实践路径等,总结智慧城市建设成效,展望未来发展方向,共绘智慧城市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全面展示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促进智慧城市高质量发展,大会设置了1个智慧城市主论坛,以及智慧国土空间规划、智能建造、城市新生:从智能感知到存量空间高效利用、实景三维中国建设及创新应用、城市安全与韧性城市等20个主题分论坛,为智慧城市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群英荟萃,共襄盛会。广州粤建三和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中建三局数字工程有限公司共同主办了第十五分论坛:智能建造。
大会开幕式上,自然资源部总规划师张兵、中国测绘学会理事长宋超智、中国服务贸易协会会长张伟、中国遥感委员会主席、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顾行发、湖北省自然资源厅总规划师、湖北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理事长万滋仁、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李建威做了精彩致辞。
大会上,李德仁、刘经南、吴志强、周成虎、陈军、王家耀、龚健雅、童小华等8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隆重出席,并在大会上分享了前沿观点和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同时,由中国测绘学会智慧城市工作委员会联合行业知名高校和包括三和软件在内的数十家行业优秀企业共同编撰智慧城市系列丛书第八部——《智慧应急应用与发展》正式发布。
大会同期举行2025年智慧城市先锋榜颁奖仪式。由广东省建筑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与广州粤建三和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建设工程和材料检测数智化综合管理平台”荣获2025年智慧城市先锋榜优秀案例一等奖;由广州珠江装修工程有限公司与广州粤建三和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基于区块链的建筑企业数据资产平台”及由武汉市建筑工程质量安全中心、广州粤建三和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湖北省工业建筑集团有限公司联合研发的“武汉市建筑工程智能AI云监控预警系统”荣获2025年智慧城市先锋榜优秀案例优秀奖。
大会同期在光谷希尔顿酒店华盛顿会议厅举办智能建造分论坛,该论坛由广州粤建三和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建三局数字工程有限公司联合主办,广州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信息化行业协会、广东省智慧建造与大数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协办。广州粤建三和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俭主持本次论坛,武汉市建筑工程质量安全中心、湖北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协会、广东省建筑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北省工业建筑集团有限公司、顾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北衡升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广东雄塑科技实业(江西)有限公司、湖南沃开节能科技有限公司等来自全国各地工程建设领域的施工单位、监测机构、检测机构以及建筑行业专家近100人参加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围绕建筑行业智能建造、绿色低碳、人工智能、大模型、数字化转型等热点,分享绿色建造、智慧建造、工业化建造的经验,集中研究探讨智能建造先进技术、发展方向、实现路径等,宣传展示智能建造建设成果,推动建筑业实现“双碳”目标和高质量发展。
首先,黄俭董事长代表广州粤建三和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建三局数字工程有限公司对各位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的时间莅临本次论坛会议表示衷心感谢并发表致辞。
关于推进基础设施韧性城市,2024年10月30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市场监管司为贯彻落实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推进智能建造技术在工程建设全生命期应用,加快推动建筑业转型发展,制定《智能建造技术导则》,高效益、高质量、低消耗、低排放,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的《“数字住建”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明确指出,打造智联协同的数字工程,是围绕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推行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推进建筑市场与施工现场两场联动、智慧监管,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促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本次智能建造分论坛,邀请了中建三局数字工程有限公司事业部副总经理龚帆、广州珠江装修工程有限公司战企部总经理符海安、湖南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周科峰、广州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信息化行业协会会长周有衡、广东省智慧建造与大数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兵、广州粤建三和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西部大区总经理李振华等智慧施工、数字化检测、人工智能大模型与工程质量相融合等领域的专家,分别带来了他们在各自领域推动建筑业数字化转型的最佳实践以及技术心得,结合实际案例从理论到实践进行分析和分享。
中建三局数字工程有限公司事业部副总经理龚帆就《天工云赋能建筑行业数智转型升级》作分享。龚总表示,天工云是中建三局专门面向建筑行业打造的云服务平台,为建筑行业提供安全、稳定、先进的技术产品与服务,依托三局数字化建设实践经验,沉淀丰富、经济、可落地的建筑行业解决方案;积极与合作伙伴携手共建开放的行业产品与服务生态,赋能行业全域的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建设。
广东省智慧建造与大数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兵就《AI赋能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的创新实践与探讨》做分享。张兵主任从智慧监管平台、机器视觉应用、大模型应用、机器人应用向与会专家介绍AI赋能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的创新实践。他以赋能工程质量检测监管—防止“假试件”、“假试验”、混凝土试块的真实性保障—纹络识别、见证取样异常预警—凝结状态识别、破型识别、大模型赋能—自然语言问数/大模型BI、拍照识质量缺陷、质量安全知识库智能问答、混凝土试块抗压强度检测、混凝土芯样抗压强度检测钢筋拉伸强度检测等向与会专家介绍大数据工程中心在智慧监管平台、机器视觉、大模型及机器人领域的研究成果。他表示,基于工程质量安全领域的专业知识预训练的工程质量安全垂直大模型,以大模型为大脑、具备感知、规划、记忆、选择工具和执行能力的智能体、高度拟人化、情感化、柔性驱动、自主学习、安全稳健等能力的人形机器人、通过提升时序数据的无损处理、分布异构性处理和非确定性概率预测能力的时序大模型,将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武汉市建筑工程智能AI云监控预警系统”荣获2025年智慧城市先锋榜优秀案例优秀奖,广州粤建三和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西部大区总经理李振华作为项目组成员,以《武汉市建筑工程智能AI云监控预警应用》作分享。武汉市建筑工程智能AI云监控预警系统以建筑工程为主线,运用5G、AI算法、边缘-云协同计算、数字孪生、物联网感知等核心技术,构建建筑工程智能AI云监控预警系统总体框架,以实现不同应用层的可视化与交互,保障系统的高度稳定性、实用性和可扩展性。它创新性提出AI赋能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基于云端AI图像识别技术构建智能监控体系、AI巡检问题自动预警和闭环,实现违规行为识别、隐患实时预警、安全风险降低、提升监管效率与透明度,构建数字化监管新质生产力,助力行业数字化转型。
广州珠江装修工程有限公司战企部总经理符海安就《以数据资产体系化构建拉通建筑与工业制造的可视化数据》作实践分享。符总以建筑装饰企业为应用场景,通过确立数据资产为企业核心要素并进行体系化建设,集成轻量化图形引擎,实现建筑与工业制造的可视化数据交互。基于建筑业务强逻辑数据流转特征,建立信息流-业务流-资金流的全链路数据治理体系,通过参数对照与轻量化图形引擎技术打通设计-制造-施工-运维全生命周期数据通道,为工业化转型奠定底层数据基座。依托珠装云筑·智造系统,将模块族库融合轻量化图形引擎,通过可视化平台管理并与生产接口互通,破解传统流程中建筑设计难以匹配工厂预制能力的问题。平台以设计数据为核心,构建正向设计框架,融入3D模型轻量化技术,实现无缝对接与高效协同,为数据要素市场化创造制度和技术条件。
广州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信息化行业协会会长周有衡就《AI+工程质量管理--从大模型到可信智能》作实践分享。他表示,知识工程包含知识获取、知识融合、知识加工与应用等多环节智能技术链,是高级人工智能发展方向。以工程质量管理是智能建造的基石,运用大模型+知识图谱”、“数据驱动+知识驱动”双轮驱动的方法,实现可信智能,通过构建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知识图谱(专家库)实现AI赋能,为工程质量管理提供新的技术手段。
湖南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工学博士、正高级工程师周科峰就《建设工程数智化检测监测的探索和思考》作分享。他表示,在数字化时代的大背景下,检测监测与大数据、互联网、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成为提升行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实现数字化转型已成为行业共识,既有基础设施检测监测从传统方式转型升级智能化、数字化发展势在必行。运用物联网、5G、BIM、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无人机、人工智能等,构建建设工程全领域、全过程检测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高质量新型“智慧检测”模式,实现建设工程检测全方位、多角度、全链条的可视化、可追溯、可共享,最终实现建设工程数智化检测转型。
作为本次大会的承办单位及参展商,广州粤建三和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为与会代表可展示建筑产业物联网和智能建造的应用与实践的成果,同时,黄俭董事长接受大会的采访。
黄俭董事长表示:早在2003年建立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监管系统时,用了1年时间制定技术标准和数据接口标准,以实现各检测机构业务系统、设备系统的互联互通;目前三和引入大模型自动生成施工日志,解决数据采集存在滞后、无法与信息化系统实时同步的问题;引入AI自动实现工程落图,主编或参编了多项工程施工现场信息系统技术标准和数据接口标准的制订,解决数据碎片化的问题;在工程质量检测监管平台中对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的见证人员、施工单位的取样人员、检测单位的实验人员均采集人脸识别信息,满足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的需求;三和与珠江装修联合打造的数字资产平台,实现数据确权与数据共享。建筑全周期数据贯通的核心在于构建 “标准化建模-实时化感知-智能化应用”的闭环,其中数据交互标准与轻量化技术是跨阶段协同的基础,而边缘计算+AI算法的深度融合则是实现实时决策的关键。
未来,随着数字孪生与物联网向“原生融合”演进,建筑全周期管理将向“自感知、自优化”的智能体方向发展。人工智能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加速器和倍增器,建筑业转型同样也离不开人工智能。2025年,是我国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更是十五五规划的承启之年。国家各项政策持续落地,既充满机会,又挑战并存,三和软件将不断创新,助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让工程实现更高品质,为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会员下载 网站地图 法律声明 版权所有 © 广州粤建三和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05009745号